天文大潮出现时,我们通常会观察到新月或满月的月相。这种潮汐现象的形成,主要源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当月相为新月时,即农历初一,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近似处于一直线上,此时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效应叠加,导致海水受到更大的牵引力,从而引发大潮。同样,当月相为满月时,即农历十五,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此时月球和太阳再次处于地球的同一侧,引力叠加,形成大潮。
具体来说,月球绕地球转动,而地球又带着月球一起绕太阳转动。潮汐力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近,所以月球的引潮力较大,它引起的潮汐现象较为显著。太阳虽然离地球很远,但由于它的质量远大于月球,其引潮力仍是月球引潮力的2.17倍。每当农历初一或十五时,太阳、月球、地球排在或接近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使海水受到较大的引潮力,从而引起“大潮”。而在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差不多成直角,月球的引潮力被太阳的引潮力削弱,海水所受到的引潮力较小,从而引起“小潮”。
总的来说,天文大潮的月相以及形成原因都与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密切相关。这种现象既是大自然的神奇展现,也是人们理解宇宙运行规律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