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明清古道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改道。
黄河明清古道,始于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为了确保漕运通畅,潘季驯四次主持治河工作,秉承“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的策略,扭转了黄河下游河道“忽东忽西,靡有定向”的混乱局面,形成了稳定200多年的明清河道。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向东北方横流,夺山东境内大清河入渤海,形成黄河现行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