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的关键点主要有:
1、培育适口天然饵料
春季各种水生蚓类、水生昆虫幼虫、螺类已开始生长,培养这些天然饵料有助于幼蟹及时摄食,弥补人工投喂饵料的不足或不均匀。常见的天然饵料有水丝蚓、摇蚊幼虫、蜻蜓幼虫、浮螺等。可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斤/亩(湿重)左右在清塘后多点施肥,浮螺可以从外部引入投放,让其在池塘中繁殖。
2、合理种植水草
水草是河蟹养殖的重点之一。适量的水草可以调节水质,提供隐蔽场所,提供部分植物性饵料。水草搭配的关键是考虑各季节优势水草的轮替,以及适宜的生物量。建议春季以伊乐藻、黄丝草为主。需要注意水草的生物量,建议春季水草种植面积约25%,水草过密过多需及时分块疏割。
3、培育浮游植物及藻类,抑制青苔滋生
春季水温较低,水体较清澈,容易滋生青苔。池塘消毒进水后需尽快肥水,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比例均衡,培育出藻类优势群体。此后根据水质情况阶段性肥水,整个春季水体保持40~50厘米的透明度,直至5月上旬温度升高、投饵量增加后视水体情况减少肥水数量。已滋生较多青苔的池塘避开河蟹蜕壳高峰期,用合格的青苔药物以安全剂量局部杀灭青苔,1~2天后换水,加注富含藻类的外源水培育藻类。需注意,一定要选择质量合格的青苔药以说明书安全剂量使用,防止出现药害。
4、提高水温和改善水质
春季提高水温有助于河蟹尽早摄食,延长适宜生长时间。可适当降低水深至40厘米左右,有利于尽快提高水温。还可在晴朗温暖的中午和下午开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温度较高的表层水与温度较低的底层水交换,提高底层水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底层溶氧,加快底部有机物分解,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
5、水体消毒防病
蟹种在捕捞、暂养、运输和放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甲壳的机械损伤,以爪尖和刺突破损为主。蟹种放入池塘后进行水体消毒,有利于促进破损组织内部愈合,还能防治鳃部感染,提高一壳和二壳的成活率。可用碘制剂以说明书浓度全池泼洒,一周后再消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