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起源于中国封建社会中流传的寓言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因为家境贫寒而无法支付学费,只好在学校外的一家茶馆做服务生来维持生计。书生孜孜不倦地向学者学习,在茶馆空闲时间读书写字,立志要考取功名。有一天,茶馆老板把一块木头板凳摔得粉碎了。书生趁老板不在,把板凳仔细拾起来,费尽心思用同样的木头重新制成了一把新的板凳。
后来,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当书生笔试高中榜时,被拔榜挑中成为了一名官员。他因为心地善良,深得百姓爱戴。就在他担任官员时,城市突遭大水,当时救灾食品都被洪水冲毁了,城里的老百姓急需粮食。书生便把自己家的粮食资助给了老百姓,但由于当时局势动荡,他的义举被上级官员当成了“私放”审判处死,危急之时,一把用旧板凳制成的新板凳突然出现在了法庭上,使得他躲过了一劫。
板凳龙寓意着可贵的人才,常比富贵的世家子弟更有出类拔萃的能耐和胆识。这个寓言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并不是只能凭着身世、家世的背景来判断他的价值,而是要看他是否有真正的才能和内在的品德。